课题组聚焦病原菌耐药、新型疾病相关药物匮乏这一世界性健康问题,围绕一个科学问题主线:“新型微生物活性天然产物从哪里来—怎样来—有什么用/为什么有用—如何使其变得更有用/更好用”开展以下三个方向的研究:“新型多肽类天然产物生物合成途径解析”、“表征合成途径中关键催化元件及其合成生物学应用”与“产物生物活性功能的表征与活性机理探究”。对来源于不同生境微生物中的多肽类天然产物进行了基因组挖掘、生物合成途径解析、基因工程改造及生物活性机制的研究,建立了较为成熟的微生物天然产物基因组挖掘与生物合成的理论体系,构建了一套较为高效的生物合成系统,并对所开发的具有良好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进行了进一步的活性机制探究,为其进一步的合成生物学应用提供了研究基础。
近3年来主要研究成果包括:
(1)采用基因组挖掘技术,从黏细菌中异源生物合成新型核糖体肽myxococins,并对其良好的抗炎活性进行表征,完成了其合成途径中新型翻译后修饰酶的生化与结构表征(J Am Chem Soc, 2023);
(2)海洋细菌中新型核糖体肽类化合物marinsedin和pseudorosins的挖掘、合成机制解析与生物活性表征(ACS Chem Biol, 2022; ACS Chem Biol, 2023);
(3)新型双组份羊毛硫肽抗生素bicereucin的构效关系与活性机理研究(ACS Infect Dis, 2022);
(4)蛋白酶抑制剂FR901451的生物合成研究揭示microviridin类天然产物新亚型(ACS Chem Biol, 2022);
(5)受邀撰写近十年核糖体肽类天然产物结构与活性关系的综述文章(ACS Bio & Med Chem Au, 2023, 入选ACS Editors’ Choice高亮论文)。

